健康园地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促进 >>健康园地
小心这些“开学病”!
发布时间:2024-02-23 13:36:43   发布人:临时账号1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2

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尤其近期寒潮天气,再加上假期松弛后部分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环境和节奏,开学后一至两周,学生要面临着心理(开学焦虑症)和身体的双重考验,故开学后的一至两周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

 

一、疾病防控

1.新冠肺炎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部分轻症新冠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状态。

 

2.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高发时间为冬春季,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3.麻疹  传染性很高,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5月份;潜伏期6~18天;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7岁以上学龄儿童、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为易发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4.诺如病毒肠胃炎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病程一般为23天,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各学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5.源性疾病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



二、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jpg



2.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3.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5.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劳逸结合,提高身体免疫力。


锻炼.jpg


6.改善室内环境。室内常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必要时可消毒。

 

7.若学生发生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遵从学校传染病休复学管理制度;也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

 

8.教室、宿舍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清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