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到,鼻炎闹!做好防护是关键眼睛痒、鼻子堵……过敏季来袭,儿童青少年尤其要做好防护,可以关注这些做法。注意室外防护关注预报,知己知彼。关注花粉、柳絮等浓度预报,了解其浓度水平。研究表明,花粉浓度在清晨和傍晚较高,建议过敏人群尽量避免此时段外出。全副武装,物理隔离。外出时戴帽子、口罩、护目镜或太阳镜,穿长袖衣裤,减少皮肤和黏膜与过敏原接触。选择时机,避开高峰期。雨后或空气湿度较高时,花粉浓度较低,适合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在花粉、柳絮浓度高的晴天或大风天外出。及时清洁,阻断传播。回家后立即洗脸、漱口,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更换衣物并清洗,避免将过敏原带入室内。重视室内防护紧闭门窗,阻隔过敏原。过敏季,尽量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和宠物皮屑等过敏原。研究表明,使用高效空气净化器,可显著降低室内过敏原的浓度。定期清洁,消除隐患。每周都要进行家庭大扫除,使用湿拖把或吸尘器清除地面灰尘,避免使用扫帚扬起灰尘。控制湿度,抑制螨虫。室内湿度保持在40%~50%,既能防止霉菌滋生,又能降低尘螨的存活率。可以使用除湿机或空调来调节湿度,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或地区。注意通风,避免室内过于闷热。此外,定期清洗床单、被罩、枕套等床上用品,并使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烫洗、高温烘干的方法杀死尘螨。管理宠物,减少过敏。定期给宠物洗澡、梳理毛发,避免宠物将柳絮、花粉等过敏原带入室内。尽量让宠物待在单独的房间,并使用高效吸尘器清理宠物毛发和皮屑,减少过敏原散播。
-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1.选购食品“三看”原则看资质: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正规商家,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看标签: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关注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看外观:挑选食品时,要检查一下包装有没有破损,有些食品如果包装破损,可能会影响里面食品的质量,所以,一定要看看包装,此外那些变形、膨胀的也不能要。2.食品储存“四要”原则要分类存放: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要控制温度:根据食品特性选择冷藏、冷冻或常温储存。要及时处理:不宜一次采购过多食物,以免因储存方式不当、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过期或腐败变质。定期清理过期食品,避免误食。要注意卫生:保持储存环境清洁,防止虫鼠污染。3.外出就餐“五注意”原则注意餐馆资质: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在路边露天流动摊贩处或无证摊点就餐或下单。注意食材新鲜:观察食材是否新鲜,是否存在异味。注意加工过程:留意食品加工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卫生隐患。注意餐具卫生:检查餐具是否清洁,尽量使用公勺公筷,必要时使用一次性餐具。注意保存凭证:保留就餐发票,以备维权之需。食品安全宣传之预防食源性疾病建议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他含有害物质的食品。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位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6.生吃瓜果要洗净。7.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之前洗手的习惯。
-
抓早抓小抓关键,更快降低近视率——第10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2025年3月,是第十个近视防控宣传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探索世界的钥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学习科学用眼知识,培养良好用眼习惯,为自己的眼睛健康保驾护航!01增加户外活动每天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充分利用各种碎片时间,比如课间10分钟、大课间30分钟、下午放学后或者周末。散步、玩耍、跑步、骑自行车等活动均可。02养成良好坐姿牢记“一尺一拳一寸”。一尺:眼睛和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尺(约33厘米)远。一拳:身体与书桌之间保持一个拳头(6-8厘米)的距离。一寸:握笔时,手指和笔尖保持一寸(约3厘米)的距离,握笔的手和接触纸面的笔尖保持40-45度。03规律进食定时进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用餐时长适宜。均衡饮食。保证平衡膳食,做到食物多样化,每日摄入食物建议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控制含糖饮料和加工食品。摄入大量含糖食物可能会导致超重肥胖和近视。
-
2025年世界口腔健康日
-
白熊效应 | 教你直面负面情绪你是否因为一直摆脱不掉脑海中的负面情绪而止步不前?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实验的人不要想象白熊的长什么样,但奇怪的的是,本来脑海中没有白熊的人听到这句话之后突然出现了一只白熊,且脑海中的这只白熊越来越清晰。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白熊效应”。越是不让你去想,你反而会想得越多、越仔细;同样,越是反复告诉你自己不要做某件事,反倒会促使自己去完成这件事。什么是白熊效应?丹尼尔韦格纳的实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就好比,把你想忘记的事情称作为“白熊”,你会发现越是告诉自己“不要想白熊”,脑子里那只白熊就会越清晰。通俗来说,就是越让你刻意不去想一件事,你就越会想。白熊效应为何产生?1.过度关注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导致在行动前不断自我监视,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评判。2.负面情绪导致的自我内耗: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等导致内心的矛盾与斗争,消耗精力,阻碍行动。3.决策焦虑与拖延:对行动的后果过度担忧,导致决策焦虑和拖延,无法有效地采取行动。4.缺乏自信与决断力: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缺乏决断力,使得在行动前不断犹豫不决,陷入自我内耗的循环。白熊效应如何应对?1.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焦虑时,接纳它。不要刻意对抗它。情绪只是情绪,接纳负面情绪,改变思维模式。2.想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转移注意力是良方。当我们被很多琐事占据填满时,我们就没有精力再去胡思乱想。3.理解大脑中的困扰是情绪预知,适度焦虑激发潜力,过度焦虑抑制行动力。关注真正问题,采取行动解决。4.无法通过情绪疏导排解负面想法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接纳情绪问题,并找解决方案。专业咨询可帮助解决焦虑,避免恶化。如何利用白熊效应?1、多用肯定暗示 大家也能看出来,不管是让我们不要想好什么或者不要做什么,都是一种否定式的暗示。我们很容易就会踏入白熊效应的陷阱之中。而现在,我们可以用肯定来代替否定。比如,考试前,不要用“我不要紧张”而是换成“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没问题”这样积极的话。再比如,在面对别人伤心难过时,也不用再说“你不要在意过去”而是说“你要想一想未来是多么的美好”这样的话。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你不断地肯定自己,一定能批之前做得更好。2、转移注意力 忘掉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最好的办法不是一直说我要忘记,而是在接纳的基础上,专注地做其他事。用那些自己正在做的事,去占领回忆留在大脑中的地盘,时间一长,自然就忘了。但是建议选择那些自己平时就很喜欢的爱好。不然,你在做事的间隙,还是会陷入回忆。只有你真正的投入了,才会有效。
-
正确认识流感,这7个误区容易被忽视!1.流感是小毛病,不用太在意?答:流感并非普通小感冒,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所以,流感不容忽视。2.只有小孩和老人才会得流感,年轻人抵抗力强就不会得?答:流感病毒对所有人群都易感。虽然年轻人整体免疫力相对较强,但在过度疲劳、熬夜、受凉等情况下,免疫力会下降,也容易感染流感病毒。3.得了流感,只要多喝水,不用吃药也能好?答: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流感患者,多喝水、多休息确实有助于身体恢复。但如果症状严重,如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仅靠多喝水是不行的,必须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以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并发症。发病后48小时内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最佳时机。4.流感好了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再得流感了?答:流感康复后,人体在一段时间内会对感染过的流感病毒亚型产生一定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并非是永久性的,而且对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不能提供有效保护。所以,流感康复后仍有可能感染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5.戴口罩就一定不会感染流感?答:戴口罩确实能减少病毒传播,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并非万无一失。如果口罩佩戴不正确,或在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未及时洗手就触摸口鼻,仍可能感染流感病毒。因此,预防流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接种流感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6.只有出现发热才是得了流感,不发热就不是?答:并非如此。虽然流感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但并非所有流感患者都会发热。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仅表现为咳嗽、乏力或精神萎靡。所以,仅凭是否发热判断流感并不准确,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7.流感病毒只在冬季传播?答:虽然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但流感病毒并不只在冬季传播。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也常有流感高峰。在全年气候温暖湿润的热带地区,流感病毒甚至可以全年传播。因此,无论季节如何,都要注意预防流感。了解流感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正确认识流感,积极预防、及时就医,才能有效减少流感对健康的威胁。
-
冬季护肤,记住六字秘诀隆冬时节,家长们除了要为孩子添置厚衣物抵御严寒,对于孩子身体天然保护层——皮肤的护理,也要重视起来。如何护理才能让孩子的肌肤更水润?请记住冬季护肤“六字秘诀”:保湿、清洁、凉爽。一说到保湿,很多家长以为就是要增加空气湿度:加湿器开到最大,多给孩子喝水……其实,皮肤保湿是指保持皮肤滋润,也就是让皮肤表面有完整的油脂膜。儿童皮肤屏障发育不完善,油脂分泌不足,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容易引起瘙痒、湿疹等皮肤问题。那么,如何保持皮肤滋润呢?对儿童来说,按时按量涂保湿制剂是最佳方式。1.润肤霜应该怎么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肤质、季节来选择合适的保湿用品。总体原则是皮肤干燥、空气干燥时,首选油性大的保湿霜;皮肤滋润、空气湿度大时,首选清爽的保湿乳。对于品牌,建议大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护肤品。2.什么时候用润肤霜呢?润肤霜随时都可以用。家长不必局限在洗脸、洗澡后,只要发现孩子皮肤干燥,随时都可以给孩子使用润肤霜。只不过,在洗澡后3~5分钟内使用,保湿效果更好。因此,浴后保湿工作要迅速、充分。3.润肤霜用得越多越好吗?没有湿疹等皮肤问题的孩子,每天全身涂抹润肤霜一到两次可以有效减少皮肤疾病的发生。患有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的孩子,保湿霜要多次涂抹,一周使用150~200克。冬季皮肤清洁仍然很重要。根据地域、习惯不同,建议儿童冬季一周沐浴2~3次。北方开始供暖后,家长可根据室温,让孩子每天或隔天沐浴一次,水温36~38摄氏度为宜。沐浴露应选择温和型,皮肤干燥时,可减少沐浴露使用频率。洗发水充分打出泡沫后使用,随后用清水冲干净头发,可避免头皮出现干燥、脱屑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不建议儿童频繁泡温泉,同时要避免搓澡。皮肤在冬季也要保持凉爽,温度过高会帮助细菌繁殖,容易导致皮肤感染,让孩子长出“疖子”。南方的孩子应注意穿衣厚度,因为孩子的基础代谢率高,穿衣厚度可以参照家里不怕冷的壮年男性。在有暖气的北方,家长要勤开窗通风,冬季室温尽量控制在24摄氏度以下。孩子皮肤娇嫩,在冬季需要加倍呵护,记住冬季护肤“六字秘诀”,帮助孩子轻松过冬。
-
1月健康风险提示“万物藏冬来无恙,仲冬始岁月成诗”。一月正值严冬,天气寒冷,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仍处于发病高峰。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伴随着假期出行高峰的来临,人员流动性加大,进一步增加了病毒传播风险。在此温馨提示: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尽可能降低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出血热等传染病患病风险。此外,应防范食源性疾病、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祝愿大家返乡顺利,旅途平安!1.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秋冬天气寒冷,特别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发呼吸道疾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支原体肺炎等。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健康提示:(1)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水痘等,建议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并全程接种疫苗。(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物品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掩口鼻,若双手接触了呼吸道分泌物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等。(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多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环境卫生清洁。(4)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入医院、地铁、公交、商场等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接触他人,期间居家休息。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该病的发生与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有关。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患者通常出现急性起病的水性腹泻(非血性腹泻)和呕吐。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预后良好。健康提示:(1)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含酒精的消毒湿巾及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2)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3)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病愈后3天内应尽量居家隔离,期间尽量不与家人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4)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3.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临床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且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时间相对集中。春节将至,走亲访友、家庭聚会、朋友聚餐活动增多,就餐及制作过年食品时,需注意食品卫生,防范食品安全隐患。健康提示:(1)把好原料关:选择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食物,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2)把好储藏、加工关:购买新鲜的鱼、肉、海鲜等食物,要尽快在低温、通风的环境储存食品,加工过程需保持食材和工具清洁,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3)把好就餐关:节假日期间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饭店或餐厅,按需点餐,节约粮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过量饮酒,聚餐时应提倡使用公勺公筷。春节期间减少食用隔夜饭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洁食品、不暴饮暴食。(4)把好就医关: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需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传染病防控|流感季来袭,你准备好了吗?季节更迭,呼吸道疾病悄然进入高发期,流感病毒又在伺机而动了。说起流感,不少人常把它和感冒混为一谈,但流感和感冒对身体的杀伤力可不是一个级别。流感可能引起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让我们一起正确认识流感,科学预防与应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什么是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其中的甲型(H1N1亚型和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会导致每年的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通常,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流感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全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可能导致之前通过自然感染或免疫接种形成的免疫保护难以长期维持。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Q: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1.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儿童在集体场所中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导致疾病的传播,出现更多病例;2.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种少,体内预存免疫弱,对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儿童呼吸道较成人发育可能没那么健全,且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症状。Q:流感感染后症状是什么?流感一般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患者常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除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和眼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减轻和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Q:如何预防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其他方法包括: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口罩。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日常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Q:感染后饮食应注意什么?流感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禁饮酒。宜食富含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均衡饮食。
-
警惕低温烫伤,做聪明的“取暖达人”暖手宝、电热毯、暖气片……这些取暖神器简直是冬日的“小确幸”。但这些温暖的小帮手,有时也会变成“温柔杀手”,带来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皮肤伤害——低温烫伤。从红斑到焦痂想象一下,当你把一个暖手宝放在手臂上,温度刚刚好,既不冷也不热,是不是感觉特别舒服?但正是这种“刚刚好”的温度(45~60℃),因为不会触发我们的疼痛警报,反而让皮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伤害。烧烫伤一般分为三个度,Ⅰ度、Ⅱ度和Ⅲ度,而低温烫伤不仅可以导致Ⅰ度、浅Ⅱ度这样的损伤,也有可能造成深Ⅱ度或Ⅲ度的深度烧伤,具体表现有这些:Ⅰ度烫伤皮肤发红、轻度肿胀,出现红斑,这是低温烫伤最常见的表现;Ⅱ度烫伤水疱形成,根据水疱的大小、烫伤的深度还可以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Ⅲ度烫伤皮肤出现焦痂,这是低温烫伤导致的深度损伤表现,属于Ⅲ度烫伤的范畴。做好预防措施控制热源温度。使用电热毯、暖手宝等设备时,不要让其直接接触皮肤。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源,建议在睡觉前把电热毯打开,等被窝暖和了就关掉电源再上床,避免整晚使用电热毯。注意皮肤感受。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不适,应立即移开热源,并检查皮肤状态。皮肤热敏感度低者,不适合使用暖贴取暖。儿童应在特别看护下使用取暖设备。学会如何应对低温烫伤1.立即移开热源:一旦发现皮肤发红或有不适感,应立即移开热源。2.降温处理:皮肤出现发红或者红斑,需要立即对患处进行降温处理,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或凝胶性的产品冷敷降温至少30分钟,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控制损伤进展,千万不能用冰水或者冰块冷敷,避免冻伤。3.避免挤压水疱:如果形成水疱,需要去医院进一步处理,不要自行挑破,以免引起进一步感染。4.及时就医:对于Ⅱ度或以上的低温烫伤,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治疗,医生可提供局部消毒、换药及必要的抗感染治疗。低温烫伤虽然不会立即造成严重损害,但长时间的低温热接触对皮肤的慢性损伤不可忽视。在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做聪明的“取暖达人”,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的皮肤。
-
冬季如何保持运动热情俗话说,秋收冬藏,筋骨宜动。面对日渐寒冷的天气,家长和老师如何有效引导儿童青少年保持规律运动,确保他们在冬季依然保持运动热情?本文将从运动锻炼儿童青少年体魄的重要性、冬季适宜的运动项目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大家一些健康提示。运动可以强健体魄 运动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尤其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规律的运动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1.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儿童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运动能通过适度的压力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帮助他们长高和强健骨骼。肌肉在运动中得以锻炼,力量和协调性提高,从而改善姿态、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活性。跑步、跳绳有助于强化下肢肌肉,游泳、打篮球则能全面促进肌肉发展。2.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免疫力,尤其在冬季,能帮助儿童青少年抵御疾病,减少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发生。3. 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健康体重。运动能加速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能量,避免脂肪积累,维持健康体重。适当的运动还能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其引发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和久坐等生活方式的来说,运动是预防超重、肥胖的有效方法。4.提升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通过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来提升自信心。尤其在团队运动如足球、篮球中,儿童青少年可以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为未来的社交奠定基础。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远离电子设备和避免久坐。科学的运动安排还能教会儿童青少年合理分配时间,在学习与娱乐中找到平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运动项目要选对 家长可以根据天气情况,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室外运动项目慢跑或快走:晴朗的冬日,慢跑或快走既简单又有效,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耐力。家长可以选择风不大的晴天,陪孩子在公园、社区或乡村的田间小路上跑步或快走,让孩子充分呼吸新鲜空气。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项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运动,适合全家人一起参与。在冬季,骑行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提升平衡感,还能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骑行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踢足球或打篮球:这些球类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选择风力较小的日子,和孩子在操场或球场进行球类运动,是增强孩子体质的一个不错选择。室内运动项目跳绳:跳绳能够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锻炼身体协调能力,且不受天气限制。孩子可以在家里或体育馆等室内环境中跳绳。打羽毛球或乒乓球:在室内打羽毛球和乒乓球不受天气影响,且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家长和孩子一起打球,既能帮孩子放松,又能促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做瑜伽或体操:孩子在室内做瑜伽或体操,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力量。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专注力。注意事项要牢记 注意防寒保暖:在寒冷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时,家长应为孩子选择透气且保暖的衣物,避免过度捂热或受寒。戴合适的帽子、围巾和手套,注意防寒保暖。运动强度适宜:运动量要适度。特别是对于初次进行某些运动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做好安全防护:天气寒冷、地面湿滑和厚重衣物增加了跌倒和受伤的风险。低温会导致肌肉僵硬,路面湿滑容易摔倒,坚硬地面冲击力更大。此外,穿着厚重的衣物会影响运动的灵活性,室内运动也存在碰撞隐患。保持水盐平衡:尽管冬季出汗相对较少,但在运动过程中,孩子体内依然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低温环境常常让人忽略身体对水分和矿物质的需求,但补充水和盐仍然十分重要。家长应鼓励孩子在运动前后适量喝水,必要时补充电解质饮品,保持体内水盐平衡,避免因缺水出现疲劳、头晕等不适症状。留意天气变化:进行户外运动时,应避开大风、寒潮等极端天气,选择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日子,确保孩子能够舒适地进行运动。
-
金秋应季水果,你吃了吗?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古人云“不时不食”,秋季天气干燥,易导致人体津液不足,引起肺燥。应季的水果,该怎么选择呢?建议以生津、润肺为目的,预防和缓解秋季肺燥。柚子水分充足,富含维生素C、钾、类黄酮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预防血栓形成。此外,柚子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糖指数,减轻肠道负担。作为能量不高、纤维素含量高的秋季水果,柚子是大部分人群的优质水果选择,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 在秋李生津、润肺的应李水果中,雪梨可是“当家花旦”。雪梨水分充足,口味清甜,口感细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元素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心脏功能至关重要。雪梨同银耳、百合、红枣等炖煮至软烂,可润喉利肺。生吃雪梨也可生津止渴。因此,雪梨的营养价值较高。高含量的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猕猴桃口感酸甜,果肉细腻,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之一。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高达62毫克。此外,猕猴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每100克果肉含钙约27毫克,磷约26毫克,铁约1.2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营养丰富的猕猴桃,可以增强免疫力。石榴颜色鲜艳、果味酸甜。相较于其他水果的营养成分,石榴的营养成分较为一般,但值得一提的是,石榴含有膳食纤维和钾元素。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钾元素的摄入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此外,石榴皮、石榴汁、石榴籽都富含安石榴苷、石榴苷等植物化学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秋季,苹果大量成熟。每100克苹果提供糖类能量可达180千焦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苹果多酚、果胶等有益成分。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和果胶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大便水分减少,从而止泻。苹果煮熟后,煮熟的果胶和纤维素结合,能吸收细菌和毒素,具有涩肠止泻的效果。
-
2024年11月防病提示
-
传染病防控|诺如病毒之学生预防篇Q1: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呢?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诺如病毒感染导致,以呕吐、腹泻、恶心和腹痛为主要症状,属于肠道传染病。Q2:什么是诺如病毒呢?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最早在美国诺瓦克市分离发现。它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诺如病毒,所有人都普遍易感。Q3:什么时候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呢?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一般每隔2-3年,还有可能会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变异株。Q4:哪些途径易感染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吸入由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等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Q5: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呢?目前,尚无针对诺如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主要采取非药物性预防措施。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切忌滥用抗生素。学生1做好手卫生做好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有效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液不能替代洗手。2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身体锻炼。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加强锻炼,提高抵抗病毒免疫力。3及时就医学生出现类似症状,发生了诺如病毒感染,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主动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
-
全球洗手日——干净的手,触手可及全球洗手日(Global Handwashing Day)是由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PPPHW)发起的,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并设立的节日。每年的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旨在通过宣传用肥皂洗手的重要性,加强公众的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一、洗手的好处1.擦完鼻涕洗手防交叉感染鼻炎人群擦完鼻涕要洗手,大多数人都认为擦鼻涕用手纸,自然就不用再洗手了。事实上,此时手上会有大量的细菌残留。如果您周围有鼻炎患者擦鼻涕之后没洗手,请拒绝手部接触。2.预防胃病传染胃炎的致病菌——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有极强传染性的细菌。除了要慎防病从口入外,一定要做到餐前仔细洗手,生吃瓜果时洗净、去皮,这也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被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3.预防红眼病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红眼病患者因眼部不适会经常用手揉搓眼,此时其手部很容易被眼部分泌物污染。如果身边有人已感染红眼病,一旦与其接触,应立即洗手。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揉眼睛,养成不用脏手揉搓眼睛、勤洗手等习惯是避免传染的有效方法。二、什么时候需要洗手?1.准备食物之前、之中和之后,饭前与饭后;2.处理伤口之前、之后;3.上完厕所后;4.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后;5.照顾呕吐或腹泻病患之前、之后;6.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处理宠物食品或宠物零食后,接触垃圾后;7.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之前;8.触摸口罩后;9.离开公共场所后;10.触摸一些物体后,如门把手、桌子、购物车或电梯按钮等。